【體路專欄】今個學年開始從教育前線退下來,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去做些過去一直未有機會接觸的工作,例如上次分享過在無家者機構裡當體適能活動導師;同時亦因為決定了即將離開這個成長的地方,於是正好趁這段空檔與家人妥善準備一切事情,因此生活仍然非常充實。臨別之際,毅然接受了一份對筆者而言別具意義的小學代課工作,當中更重新體會擔任小學老師的教學日常。
體路專欄
【Ceci私語】我的三五知己
【體路 x Junior】上月底去澳門了,大三巴依舊是拍照熱點,沿路仍然有手信店店員的叫賣聲,搶著叫大家試食,身邊相伴的還是中學就相識的三五知己,但原來對上次我們一起遊澳門已經是六年前了。
【體路專欄】「喚醒水平」與防守
【體路專欄】除了技術,心理無疑是影響球員防守表現的因素之一。球員的心理卻與「喚醒水平」息息相關。根據Yerkes與Dodson(1908)「倒U」理論(Inverted-U Principle)指出,運動員的「喚醒水平」越高,表現越好。但超過了這個程度之後,運動員的「喚醒水平」越高,其表現就會越差。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郁」得好唔好?試試「功能動作檢測」就知道
【體路專欄】體適能教練除了負責為運動員提供科學化訓練,以提升其運動表現之外,也要肩負預防運動創傷的重任。因此,教練不但需要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度,也要關心學員完成的動作是否標準、關節靈活性是否足夠等等,因為動作質素和效率會直接影響到相關訓練的預期目標、效果或運動創傷的風險。
【體路專欄】渣馬盛事 熱血完走
【體路專欄】在一片汗水、掌聲與歡呼聲中,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終於在上月12日圓滿落幕。首先要恭喜217位萬金先生/小姐努力備戰終有成果,150位當日生日的壽星跑手也滿載而歸!我亦感恩能完成第20次渣馬賽事(第18次完成其全馬項目)。
【體路專欄】運動員為什麼迷信
【體路專欄】過年了,生肖運程資訊又是泛濫的時候,不必急於否認自己的不迷信,因為大家總會看,你並不是異類。我屬狗,由2018年開始連續四年犯太歲,到今年終於被剔出犯太歲之列,不禁深深嘆一口氣。你說運動員靠的是實力,不靠運氣,但偏偏運動員有著千奇百怪的各種迷信。
【體路專欄】以運動技能貢獻社區
【體路專欄】自今年九月學期開始,筆者正式結束了近三十載的學校體育工作,除騰出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外,亦趁機會嘗試一些從前未接觸過的工作。有幸獲朋友邀請,這幾個月以來一直在一個位於大角嘴的非牟利組織「同路舍」(ImpactHK)擔任體適能活動導師,與一班無家者及附近的街坊朋友一起做運動,工作經歷非常難忘,但亦令人學會更加謙卑。
【體路專欄】渣打半馬的自我對話
【體路專欄】今年渣打半馬,報名時未有明確目標,只是想在Davao 70.3前,測試一下自己的跑步能力回復到什麼水平。直至去年12月Dashing半馬挑戰賽前自己跑了一次1:57:58,覺得進度不錯,便定下了1:50:0內完成的目標。
【體路專欄】運動助行善
【體路專欄】兔年伊始,在此先祝大家新年快樂,跑若脫兔!新年喜氣洋洋,亦是行善積福之時。就在上月,有香港「劍后」之稱的江旻憓(Vivian)就在她的Faceboook分享,成功為推廣素食的社企Green Monday籌得港幣15萬元。在這活動中,她擔任精英運動員大使,宣揚關注氣候變化理念。此外,她亦多次參與其他慈善活動,例如拍片聲演或協助籌款,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回饋社會,值得嘉許。
運動心理學淺談(63):《運動心理學高手的路徑》–新書書評
【體路專欄】最能激勵一個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充滿信心的辦法是什麼?榜樣!若一本書,裡面人物的自我寫生,會讓讀它的學生從中發現自己求學的動機影子,並採集到未來成長道路上可以借鑒的經驗,同時受益於該行業領域裡頂尖高手的專業知識,這無疑會是一本成功的「教材」。《運動心理學高手的路徑:卓越表現的應用理論》(Expert Approaches to Sport Psychology: Applied Theories of Performance Excellence)就是這樣一本獨特的教材!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員心電圖詮釋標準 與時並進
【體路專欄】港隊健將在近年多個國際體育賽事中連番報捷,全城歡騰的震撼畫面實在振奮人心,而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積極努力、永不言敗的拼勁亦令人動容。在獎牌與勝利背後,除了日以繼夜的堅持與汗水之外,還需要龐大的運動醫學與科學團隊默默在背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