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Sub 3錦囊

【體路專欄】長跑須長年累月刻苦經營,能夠成功者都有驚人的耐力與意志,但這份付出與回報對絕大部分跑手而言卻往往不成正比。粗略一看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冠軍獎金最高者為波士頓馬拉松,為15萬美元,其次紐約馬及芝加哥馬,分別為10萬美元,杜拜馬及首爾馬各為8萬美元、倫敦馬5.5萬美元,柏林馬及東京馬分別是5萬美元,至於早前舉行的渣打香港馬拉松(渣馬),冠軍則為3萬美元。

運動心理學淺談(65):比賽對練習的啟示

【體路專欄】有一位年青的業餘武術愛好者,他第一次參加在美國的一個大型巴西柔術自由搏撃比賽,便得到季軍。我問他比賽得到什麼心得,他說:原來快要比賽之前的練習跟平時不同的,是更集中、更針對比賽重點、更激烈、更像比賽。更像比賽一樣⋯⋯問題是為什麼平常的練習不是這樣?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認識運動前心血管健康評估

【體路專欄】心源性猝死,即突發性心跳停止,是運動猝死事件中常見的醫療死因 。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也有所不同,其常見原因包括未被診斷的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當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及比賽時,心臟負荷上升便有機會出現心臟猝死。

【體路專欄】闊別三年!疫後首場海外賽 - Ironman Davao 70.3

【體路專欄】三年疫情後第一場海外賽,心情非常緊張,一向炫耀自己睡覺能力是世界級,5秒未能入睡在我而言已列入失眠論,但踏入比賽週,便真的失眠了三晚,半夜醒了無數次,每次都花很久才再入睡。即使有十多年經驗,只是三年的暫停,一切也變得生疏。

【體路專欄】重訪小學教學現場

【體路專欄】今個學年開始從教育前線退下來,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去做些過去一直未有機會接觸的工作,例如上次分享過在無家者機構裡當體適能活動導師;同時亦因為決定了即將離開這個成長的地方,於是正好趁這段空檔與家人妥善準備一切事情,因此生活仍然非常充實。臨別之際,毅然接受了一份對筆者而言別具意義的小學代課工作,當中更重新體會擔任小學老師的教學日常。

【Ceci私語】我的三五知己

【體路 x Junior】上月底去澳門了,大三巴依舊是拍照熱點,沿路仍然有手信店店員的叫賣聲,搶著叫大家試食,身邊相伴的還是中學就相識的三五知己,但原來對上次我們一起遊澳門已經是六年前了。

【體路專欄】「喚醒水平」與防守

【體路專欄】除了技術,心理無疑是影響球員防守表現的因素之一。球員的心理卻與「喚醒水平」息息相關。根據Yerkes與Dodson(1908)「倒U」理論(Inverted-U Principle)指出,運動員的「喚醒水平」越高,表現越好。但超過了這個程度之後,運動員的「喚醒水平」越高,其表現就會越差。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郁」得好唔好?試試「功能動作檢測」就知道

【體路專欄】體適能教練除了負責為運動員提供科學化訓練,以提升其運動表現之外,也要肩負預防運動創傷的重任。因此,教練不但需要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度,也要關心學員完成的動作是否標準、關節靈活性是否足夠等等,因為動作質素和效率會直接影響到相關訓練的預期目標、效果或運動創傷的風險。

【體路專欄】渣馬盛事 熱血完走

【體路專欄】在一片汗水、掌聲與歡呼聲中,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終於在上月12日圓滿落幕。首先要恭喜217位萬金先生/小姐努力備戰終有成果,150位當日生日的壽星跑手也滿載而歸!我亦感恩能完成第20次渣馬賽事(第18次完成其全馬項目)。

【體路專欄】熱血跑手要散熱

【體路專欄】在過去20年,小弟在六大洲跑過約120場全馬賽事,要突破PB,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和可靠訓練,地利可慎選比賽,而天氣往往為重要因素。

【Ceci私語】運動員為什麼迷信

【體路專欄】過年了,生肖運程資訊又是泛濫的時候,不必急於否認自己的不迷信,因為大家總會看,你並不是異類。我屬狗,由2018年開始連續四年犯太歲,到今年終於被剔出犯太歲之列,不禁深深嘆一口氣。你說運動員靠的是實力,不靠運氣,但偏偏運動員有著千奇百怪的各種迷信。

【體路專欄】以運動技能貢獻社區

【體路專欄】自今年九月學期開始,筆者正式結束了近三十載的學校體育工作,除騰出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外,亦趁機會嘗試一些從前未接觸過的工作。有幸獲朋友邀請,這幾個月以來一直在一個位於大角嘴的非牟利組織「同路舍」(ImpactHK)擔任體適能活動導師,與一班無家者及附近的街坊朋友一起做運動,工作經歷非常難忘,但亦令人學會更加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