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專訪|曾因著緊排名轉牛角尖 吳詠琳感激隊友啟發:換另一方式看世界



【體路專訪】隨著「大師姐」李皓晴慢慢淡出,香港乒乓球女子隊在新的奧運周期注入新血,21歲的吳詠琳適時冒起,逐漸接捧成為港隊主力,日前更夥拍朱成竹於WTT太原常規挑戰賽勇奪女雙銅牌。今期《體路》Monday Feature找來這位品學兼優的美少女乒球手專訪,讓各位球迷了解一下她運動員生涯奮鬥多年的心路歷程。

李皓晴(中)已淡出港隊,由「詠琳」(右一)接捧。(圖:體路資料庫)
2024年世界乒乓球團體賽,港隊奪得女團銅牌兼奧運資格,「詠琳」(右一)雖然只是後備,但也獲益良多。(圖:體路資料庫)

我6歲開始打乒乓球,最初是比我年長4歲的哥哥先去學的,我會跟他一起去上堂,然後幫手「執波」。

用「百足咁多爪」來形容吳詠琳可謂最貼切不過,她就讀港大同學會小學時,已經是多棲校隊成員,至於當初接觸乒乓球,卻是因為哥哥的緣故。「我6歲開始打乒乓球,最初是比我年長4歲的哥哥先去學的,我會跟他一起去上堂,然後幫手『執波』,慢慢地我也一起去學了。」「詠琳」回憶說:「媽媽說我小時候不懂疲累,於是帶我去參加不同的興趣班『放電』,不只乒乓球,我也有玩游水、跑步及欖球(Touch rugby)等,而且都是校隊成員,亦懂一點點溜冰、網球及跳繩。」到了8歲左右,詠琳已成為乒乓球的青苗球員,之後再加入恒生少兒精英隊(少精隊),「『少精隊』每日都要練,所以便投放多了時間去練習;到10歲入選香港青少年隊,需要時間就更多,於是愈來愈少機會接觸其他運動了。」

「玩得開心」是我選擇乒乓球的最主要因素。

「詠琳」自言是個I(Introvert、內向)人,不過好勝心比較強,很喜歡與別人競技的滋味,不過之所以對乒乓球情有獨鍾,卻並非因為打贏對手而獲得到甚麼成功感。她解釋:「加入了不同的球隊之後,我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每日都一起練習,朝夕相對便成為了知心好友,不似得游水及跑步這些個人化項目;欖球雖然也是隊制,但小學之後便沒有玩了;『玩得開心』是我選擇乒乓球的最主要因素。」

我比較習慣每日都有一個很充實的時間表,這樣才會清楚知道自己每日的目標。

除此之外,「詠琳」亦有涉獵到音樂層面,不但考獲8級鋼琴,連小提琴及口琴也難不到她,更難得的是她的學業成績同樣出眾,在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簡稱IBDP)更考獲45分滿分成為IBDP狀元。別人可能認為學業與課外活動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現正在科大修讀量化金融學的她卻游刃有餘:「我通常都會將每日行程排得滿滿,試過因為要遷就其中一方而有空閒時間,我反而會覺得不舒服,會比較習慣每日都有一個很充實的時間表,這樣才會清楚知道自己每日的目標。」

「詠琳」10歲首次代表香港到日本大阪參加東亞兒童杯;2018年贏得泰國青少年公開賽U15女單季軍,之後便不停代表港隊參加各項大大小小的賽事。2022年她獲WTT青少年挑戰賽傑津站U19女單冠軍;2023年再夥拍朱成竹奪得WTT常規挑戰賽馬斯喀特站女雙冠軍;同年WTT支線賽多哈站,與姚鈞濤合作拿下混雙金牌。「詠琳」2024年入選巴黎奧運大軍名單之後,便接棒擔當主力角色。

吳詠琳在2024年贏得兩面銅牌,左手一面來自年初在釜山舉行的世界乒乓球團體賽,右手拿著的是年底在成都贏得的混合團體世界盃銅牌。

那個時候我基本上每打完一個比賽,就會好緊張地去計分,但就是因為這樣影響到比賽。

根據4月1日的最新排名,「詠琳」在女雙排14位(夥拍朱成竹)、混雙18位(夥拍姚鈞濤);女單則排116位,對上有杜凱琹(36位)、朱成竹(60位)及林依諾(95位)。她透露曾經因為期望單打取得突破,反而拖累了表現,現在已學懂釋放壓力:「我以前很著緊自己的排名,2023年曾給自己定下女單要打入前100位的目標,可是始終差一點點,到2024年也是徘徊在邊緣位置。那個時候我基本上每打完一個比賽,就會好緊張地去計分,但就是因為這樣影響到比賽,後來才學懂調整心態。」她續說:「現時我會將焦點放在自己的發揮上,即是能不能將練習的東西打出來,不再以每次比賽打到第幾名,去定義自己有沒有進步。因為每次比賽你抽籤對到的人都不同,對手水平都不會一樣。」翻查資料,「詠琳」在2024年7月的女單排名剛好達到100位,總算達到了目標。

吳詠琳(左)及林依諾以往擔任後備時,多在場邊為隊友打氣。(圖:體路資料庫)

我記得最初幼稚園的時候,我是想做我媽媽,因為我覺得有一個家庭很幸福。

成功的運動員都必定少不了身邊人在背後支持,「詠琳」的最強大後盾就是家人。只要時間許可,雙親及兄長都會飛到外地,現場為她打氣。「詠琳」笑言小時候的夢想職業就是「當個好媽媽」:「讀書時我的志願是想做藥劑師,我以為只是將藥丸倒來倒去⋯⋯但我記得最初幼稚園的時候,我是想做我媽媽,因為我覺得有一個家庭很幸福。」她承認這是自己夢想中的生活模式,只是目前這一刻,先要在運動員生涯創一番事業。「家人一直給我很多自由及選擇,我是很感恩的。我考完IB,成績算是不錯,很多人覺得我只要去讀書已經很好,但是家人給我選擇權,我自己又想打波,畢竟當運動員只可以在這幾年去衝。如果之後打不上去,也可以繼續讀書,所以很感恩他們很支持我做的決定。」她再補充:「當我遇到不順境的時候,他們當然不想我這麼快放棄,但是也不會強逼我去做甚麼。我覺得這樣反而培養到我對自己的規劃、對自己有要求,而不是要做些甚麼來滿足他們。」

家人是「詠琳」的最強大後盾,小時候志願更是「當個好媽媽」。

「瑞姐」和「阿杜」教我要有感恩的心,之後我換另一個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是開心和正面很多。

要感謝的當然不只是家人,「詠琳」也十分感激在成長路上扶過自己一把的教練及隊友:「我性格比較急,很多時候都會覺得自己進步得太慢,很感恩2023年開始帶我的『瑞姐』(張瑞),她除了教打波之外,在為人處事方面都教了我很多。」她停不了口繼續說:「『瑞姐』和『阿杜』(杜凱琹)也有教過我,就是要有感恩的心。之後我換另一個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是開心和正面很多,因為我以前可能比較消極,運動員往往要面對這麼多失敗,當我受很多挫折的時候,我也很負面,但是之後在每一天的小事上都會感恩,還有感恩很多人都會支持我,我整個人開朗了很多、還有開心了很多。」

「詠琳」感恩生命中遇上亦師亦友的杜凱琹(中)及張瑞(右)。
去年年底應邀到內地比賽,難得與孫穎莎(右)雙打合作雙打。「詠琳」指世界「一姐」毫無架子,十分樂意跟後輩經驗。
參加巴黎奧運時於選手村留影。

圖:文森特、伍俊熹(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文:文森特

國泰、Germagic及Canon 全力支持體路東京奧運之旅。由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間,國泰、Germagic及Canon將全力支持體路直擊香港奧運運動員「Road To Tokyo」之旅,體路「Road To Tokyo」專頁現已面世,立即Click入呢度,一齊 #撐起港隊。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