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運動世界裏,幾乎沒有其他結構比跟腱更「任勞任怨」。這條粗壯的「纜繩」將小腿肌肉與跟骨緊密相連,是我們每一步蹬地、每次跳躍與衝刺的基石。但日積月累的重複壓力,可能引發「跟腱病變」—近年活躍於成年人間,越發常見的退化病症。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分析大解密:科技如何成為運動員的「神隊友」
【體路專欄】你有沒有想過,運動員在場上的每一個動作,其實都能被科學仔細分析?隨著科技進步,運動分析(Motion analysis)成為運動科學和運動醫學的重要工具,運動科學家、教練和醫療專家能夠獲得以往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身體運動細節,幫助運動員提升表現、預防受傷,甚至延長運動生涯!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醫體融合:開創全民健康新時代
【體路專欄】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推進,「醫體融合」已成為大健康戰略的核心概念。這種將醫療專業與運動科學有機結合的模式,正在香港基層醫療體系中生根發芽。作為物理治療師,我見證這種創新模式如何幫助慢性病患者改善健康指標,例如有糖尿病患者透過結構化運動處方,成功減少藥物依賴,提升生活質量。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欖球場上的運動防護由「頭」開始
【體路專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2025於三月下旬圓滿落幕,本屆賽事從傳統的香港大球場移師至全新落成的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行,成為最大亮點。 七人欖球比賽以其節奏明快、身體對抗激烈著稱,這種高強度的比賽特性難免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傷害。根據英國欖球總會2022年發布的監察報告顯示,腦震盪、下肢肌肉拉傷和肩關節受傷是欖球運動中最常見的三種傷病。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一萬小時的神話:育成奧運選手的秘訣
【體路專欄】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只要透過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大師。古語亦云:「勤有功,戲無益。」單調沉悶的刻苦訓練似乎是運動員成功的必經階段。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誤服運動禁藥的危機
【體路專欄】運動員服用運動禁藥 (例如興奮劑,生長激素等),固然會違反世界禁藥機構 (World Anti-Doping Agency) 和的發規。被驗出服用了運動禁藥的運動員,一般都是為了提升運動能力。可是,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誤服運動禁藥也會令到運動員在禁藥測試中呈陽性反應 (adverse analytical findings)。世界禁藥機構表示,運動員因任何原因而服用運動禁藥,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strict liability)。 2016年,著名女子網球手舒拉寶娃 (Maria Sharapova),因為服用了含有米屈肼 (meldonium)的藥品,未能通過禁藥測試。雖然她聲稱是因為2016年運動禁藥名冊有改變,才導致誤服,但最後也被罰停賽15個月。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穿著運動壓力衣的迷思與建議
【體路專欄】香港的跑步季節已經開鑼,每星期也有大大小小和不同距離的跑步比賽在各區舉行。過去的三十年,越來越多跑手和運動愛好者在跑步或運動期間和運動後的數小時甚或數天內穿著運動壓力衣(後稱壓力衣)。穿著者普遍認為運動時穿著壓力衣能為身體提供壓力,這可以為他們帶來生理、生物力學和運動表現方面的幫助。因此,科學家對穿著壓力衣在運動表現和恢復的效能也十分關注。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 x 健康 x 音樂」 推動本地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
【體路專欄】第八屆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學生會議 暨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運動教練學及盛事管理研究日2024(下稱學生會議)日前於11月23日(六)假嶺南大學梁芳靄雲藝術廊完滿舉行。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學生會議由2003開始,旨於提供平台予正在修讀運動醫學及科學之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匯報研究計劃或成果,同時間亦可認識不同院校及機構之同儕。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把握良「肌」要趁早 阻力運動助你對抗肌少症
【體路專欄】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十分常見。30歲後骨骼肌每10年以 3-8%的速率流失,70歲後更加速至每10年以15%的速率流失骨骼肌。根據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定義,當肌肉質量與肌力同時下降,就可定為患上肌少症;如身體功能表現同時下降,則為嚴重肌少症。肌少症可能比你想像中常見,有亞洲地區的研究顯示,65歲以上每100個人有4-7個人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值得你關注的不只是肌肉質量流失,其後果更是危機重重。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肩痛堅痛!認識肩關節夾擊綜合症
【體路專欄】很多市民都會選擇在假日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熱門的運動中,不少都會涉及到高舉過頭的動作,例如羽毛球、排球和網球。不論是專業運動員或業餘玩家,於上手發球或嘗試扣球等動作時,有時候都會感覺到肩膊疼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一個常見的肩部疼痛原因—肩關節夾擊綜合症。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奧運新星的培育發展
【體路專欄】2024年巴黎奧運中,香港運動員又再一次創造出有史以來最佳的成績,獲得兩金兩銅,排名第36位。作為香港隊支持者的我們,每場比賽都以激動和興奮的心情觀看運動員的出場和發揮。贏得獎牌與否,在奧運會中的比賽都反映了香港運動員在世界水平的競爭能力。我們關注他們的表現,正是對他們實力的認同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