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休息恢復是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中「浸冰水浴」(Cold Water Immersion)在運動界盛行已久,獲不少運動員推崇為恢復良方。但它的原理、做法和效果是否有科學依據?本文將深入淺出探討。
sportsroadjunior
體路專欄|走訪英國社區體育休閒中心
【體路專欄】英國社區體育休閒中心是當地居民健康與社交的重要場所,不論是大城小鎮,均設有不同規模的休閒中心,以滿足不同年齡紀、不同運動水平的需要。這些場地不僅提供多元化的運動項目,還經常舉辦健體課程和社區活動供居民參與,成為日常生活的部分。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週期性訓練」有效提升賽季表現
【體路專欄】「週期性訓練」(Periodization)是一種有系統的訓練策略,把一段長時期 (通常為一整年)的訓練分為不同的階段和訓練目標,讓運動員在一年中特定期間 (如重要賽事)達到表現巔峰。在校際以至國際體育競技層面,不少運動項目均有規律的年度賽期編制。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全球兒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體適能測試
【體路專欄】「體適能測試」一直是運動科學界的熱門研究議題。了解兒童和青少年的體測數據尤其重要,皆因結果往往與成年後的整體健康有著強烈的關聯。妥善收集研究數據能讓政府更有效監察和預測人口的健康水平變化,釐定適當的體育推廣政策,例如及早識別並支授體能不足的學童。 筆者很高興在過去一年參與一項大型研究,與全球來自50個國家和特區共169名國際體適能專家,一起表達對6至18歲兒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體適能測試的看法。事實上,雖然不同地區的政府皆有定期為其學童進行體適能普查,但各地所採用的測試方式有異,每每令數據難以進行地區之間的比較,影響分析結果和政府的預判。
體路專欄|冬季室內運動日
【體路專欄】隨著每年十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開始,官方將夏令時間(British Summer Time,BST)調整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GMT),即是將時鐘撥回後一小時(冬令時間)。這個調整亦意味著英國正式進入冬季。天氣會突然變得寒冷,日照時間縮短,晚間亦顯得更漫長;對於來自四季分明、氣候溫暖的香港人而言,確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與此同時,轉為冬季生活模式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因此,透過做運動以保持健康尤為變得重要。
體路專欄|心理急救 – 助人助己的生活技能
【體路專欄】最近收到香港教育大學向校友發出電郵,宣傳一項由香港紅十字會提供的心理急救網上課程。最初本以為是一般急救網上講座,但定神再看清楚,才發現是跟心理健康有關。筆者對這方面認識不多,加上移英之後生活比較悠閒,於是毅然報名參加。完成課程後,提升對這方面認識,亦從中獲得體會,好想藉以分享予在香港教育同業們,這確實是一項助人助己的生活技能。 人人都可以成為心理急救員 搜尋資料,心理急救(亦有稱為精神健康急救)的歷史不長,最早由澳洲國立大學兩位專家Betty Kitchener及Anthony Jorm在2000年起發展推廣。其所謂急救目的並非根治任何心理問題,而是為情緒方面處於危機狀態的人提供適切支援,協助他們獲得專業人士幫助。人人皆可成為心理急救員,其理念與一般急救亦大同小異;即使對醫學不諳認識亦可以考取急救證書,心理急救當然亦毋須只限於心理專家或醫生方有資格服務他人。 當發生突如其來的危難,例如嚴重交通意外、地震、海嘯等事情,除了有機會造成人命損失外,受影響的人亦難免受到嚴重心理創傷。面對逆境時,受困擾者往往顯得手足無措,焦慮不安;而懂得心理急救技能的人就可以即時對受困擾者作出安慰,讓他們感到安全、平靜,繼而協助他們作出應變,減低日後引致的心理創傷和精神壓力。 3L心理急救行動原則 香港紅十字會提倡以“3L”作為心理急救的三大核心行動原則,包括「觀察(Look)、聆聽(Listen)、連結(Link)」;至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提出四個處理步驟: 準備、觀察、傾聽、聯繫。雖然稍有分別,但操作與目的其實大致相同:著重覺察需要幫助的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建立適切的支持網絡,為受困擾者創造安定的力量。 雖然心理急救看似只用於協助經歷災難或大型事故後的受困擾者,唯日常生活其實亦具有廣泛應用性。教育同業們除了需要應付日常教學工作,對於學生精神健康狀況都是不能忽視的任務,尤其近年香港學童精神健康狀況,已逐漸成為各界討論的社會議題,同業面對的挑戰實在不容不容小覷。倘若在校內發現有學生(甚或同事)出現精神困擾徵狀,而又能夠運用心理急救技能及早處理,這已經可能及時化解危機。 面對目前校園狀況,有團體倡議「Study-Life Balance」(學習生活平衡),鼓勵學生投入學業之餘,也要享受社交、體育文化、大自然及社區探索等各方面樂趣,與及有充足作息安排。這豈不是與體育科定位,「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有異曲同工?各位體育人共勉之。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肌力訓練如何提升游泳表現?
【體路專欄】科學化訓練是提升游泳表現不可或缺劃的一環。恆常的池中專項技術訓練固然首要,但高水平的運動員往往會輔以陸上進行的體能訓練,來提升最大肌力和爆發力,並改善肌肉不平衡和泳式效率。近年,國外研究更尤其針對肌力訓練對提升「起跳」(starting dive)出發和「轉池」(turn)蹬牆表現的功效。
Junior.編者的話|殘疾運動員的自信 相信自己能力就能做到
【體路專欄】巴黎殘疾人奧運會圓滿落幕,小編與兩位記者同事在巴黎現場採訪,確是看到了很多激動人心的追夢故事。殘疾運動員面對的不止是訓練上的艱辛,還要克服身體上的缺憾去踏上殘奧舞台。
體路專欄|移英都要撐起港隊
【體路專欄】今年暑假,正值巴黎奧運會,雖然沒有機會親身到法國觀賞比賽,但差不多每天都跟女兒收看電視直播,都是一件賞心樂事。感謝香港特區政府慷慨購入奧運播映權,幾家電視台免費頻道頓成奧運直播室,加上英國本地不同電視台都有轉播不同賽事,今屆收看的項目應該是歷屆之冠。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 |奧運科學:羽毛球選手的「光學心率臂帶」
【體路專欄】新學期伊始,很榮幸獲《Sportsroad Junior》邀請撰寫新專欄介紹流行運動科學資訊!運動科技日新月異,在剛過去的巴黎奧運中,各國選手為提升比賽表現,皆應用了不少嶄新的運動產品。其中在羽毛球賽事上,這屆很多球手(包括香港和中國代表)在比賽時都會穿戴一條「光學心率臂帶」(optical heartrate arm band),用以偵測運動強度,調控身體狀態。
體路專欄|繼續以運動技能貢獻社區
【體路 X Junior】從官方資料顯示,這幾年已有約十五萬位香港人移居英國,並分佈在不同城市居住,當中不乏不同專業人士。然而,由於不同工作資歷認證要求不一,加上職場文化與工作環境與香港有頗大分別,不少人到埗後在求職過程亦未必盡如人意。眼見重投昔日行業困難重重,於是技術要求較低的工作往往成為移居後進入當地職場門檻首選。
Ceci私語|微笑的必要
【體路 x Junior】晚上在等巴士回家的時候,突然收到澳洲教練的視像電話,我吃了一驚,心想他肯定是按錯了鍵,打錯了。待響鈴過了,我就發訊息給他說:怎麼?然後又馬上傳來他的視像電話,我帶著疑惑按下綠鍵,即刻就看見了一張很想再見的臉。當時他和整隊人在東京集訓,準備接下來一連串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