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相信不少莘莘學子剛享受了一個開心的復活節假。筆者身邊不少朋友不是出外旅遊,便是北上消費;留港渡假的亦為數不少。可是,我近來觀察到一個現像,就是很多青少年;姑勿論他們身處何地,都是「機不離手」。
體路專欄
體路專欄|體育教育在文化傳承的使命
【體路專欄】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學校體育除了培養學生的體格發展,同時也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而教育局為加強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於2023/24學年向每所公營學校及直資學校發放一筆過津貼 30 萬元(教育局,2024),支持學校更有效地將中華文化元素融入校園發展,從而賦予其更大的發展優勢。位於九龍區慈雲山的救世軍卜維廉中學(下稱卜中)多年來致力於將中華文化元素融入體育教學中,逐步建立獨特的教育模式。卜中深明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將傳統體育文化融入現代體育教育,讓學生接觸多元化的傳統體育活動,包括舞龍、舞獅、武術、兵道等,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生活。
體路專欄|運動心理學淺談(87):腦電波監測與運動員心理訓練
【體路專欄】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對比賽表現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除了體能因素外,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認知控制、注意力、抗壓能力等心理素質對運動成績產生重大影響。近年來,腦電圖(EEG)技術逐漸應用於運動心理學領域,提供了一種精准、高效的心理狀態監測工具。尤其是可擕式EEG設備的出現,使運動心理學研究和實踐進入了新的階段。
體路專欄|樂施毅行者 為慈善揮灑汗水
【體路專欄】近年本地經濟放緩,卻無礙港人熱心公益。香港現時有逾萬個獲豁免繳税的慈善團體,2023/24年度的利得稅和薪俸稅項,獲扣除的認可慈善捐款合共超過140億元(港元,下同),比對2020/21年度為118億元,反映本地公益事業持續增長。另政府去年發布《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中,強調將香港發展成為慈善中心,藉此加強香港作為家族辦公室樞紐地位。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2025亞冬運—回顧精彩 展望未來
【運動員網誌】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於2025年2月中圓滿結束,回港以後,我馬不停蹄投入到工作漩渦,轉眼間已快過了兩個月,直至早前受邀出席中國香港冰壺體育總會舉行的亞冬運分享會暨體驗日,恰好提示自己藉此機會回顧一下我在亞冬運的旅程。
神社慢慢說|玉野御嶽神社 登山訪隱世貓咪樂園
【體路專欄】日本有很多神社都有貓咪,但是不怕人的貓咪卻不常見。名古屋市郊JR定光寺站旁邊的玉野山上,就隱藏著一家可以跟一堆貓咪遊玩的玉野御嶽神社,遊人可以沿著東海自然步道春日井段上山,一起來找尋這個隱世貓奴天堂吧!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浸冰水浴」有助運動表現嗎?
【體路專欄】休息恢復是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中「浸冰水浴」(Cold Water Immersion)在運動界盛行已久,獲不少運動員推崇為恢復良方。但它的原理、做法和效果是否有科學依據?本文將深入淺出探討。
【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一萬小時的神話:育成奧運選手的秘訣
【體路專欄】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認為,只要透過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大師。古語亦云:「勤有功,戲無益。」單調沉悶的刻苦訓練似乎是運動員成功的必經階段。
Junior.編者的話|世界沒有理所當然
【體路 X Junior】執筆之時,適逢日本足球隊於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第三階段擊敗巴林,提早奪得2026年世界盃決賽周資格,網上到處都是慶祝的聲音,但賽後訪問中現時效力英超球會白禮頓的翼鋒三笘薰有一段說話,讓筆者同時想起三月中舉行的學界精英賽決賽周在不同項目取得佳績的學校,更體會到世界並沒有理所當然。
體路專欄|走訪英國社區體育休閒中心
【體路專欄】英國社區體育休閒中心是當地居民健康與社交的重要場所,不論是大城小鎮,均設有不同規模的休閒中心,以滿足不同年齡紀、不同運動水平的需要。這些場地不僅提供多元化的運動項目,還經常舉辦健體課程和社區活動供居民參與,成為日常生活的部分。
運動科學教室・Eric Poon|「週期性訓練」有效提升賽季表現
【體路專欄】「週期性訓練」(Periodization)是一種有系統的訓練策略,把一段長時期 (通常為一整年)的訓練分為不同的階段和訓練目標,讓運動員在一年中特定期間 (如重要賽事)達到表現巔峰。在校際以至國際體育競技層面,不少運動項目均有規律的年度賽期編制。
追風逐浪|玩帆船學做人- 學界健兒上寶貴一課
【體路專欄】香港遊艇會於三月十五及十六日(周六及日)舉辦了被喻為學界帆船賽的「校際帆船節」,當日錄得十八間本地、中國內地及國際學校分別一百四十七位帆船運動員上陣應戰。